院部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院部动态 > 正文

校领导为学生讲授2025年春季学期 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5-05-26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贯彻落实高校“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先后走上讲台为学生讲授思政课。

党委书记牛定柱以“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为题,通过“四个场景”的故事解答为什么要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通过他在国内参观的唐继尧故居、蒙自西南联大旧址和西柏坡的“三个场景”,带领同学们深刻感受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他参观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所见所闻,带领同学们感受中国教育“朋友圈”的扩大和祖国的强大。最后,他对同学们提出殷切希望:现代化强国、教育强国的建成,每一位青年都是参与者、建设者、见证者,我们身在其中,责无旁贷。

党委副书记、校长陈颖以“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为题,从“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标准有哪些?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有哪些?”两个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人口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她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历程以及当下面临的新形势,并组织学生围绕“要小孩更好还是不要更好”“如何看待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如何看待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影响”“如何正确看待我国人口红利问题”四个方面开展小组讨论。

党委副书记李昆峰和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齐武福以“厚植绿色底色 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为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行走的思政课。李昆峰要求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把阳宗海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共同守护好阳宗海,真正感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的殷殷嘱托。齐武福以“厚植绿色底色 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为学生上了一次行走的思政课,他讲述了阳宗海由污染到治理的历程,对阳宗海的产业结构调整、文旅发展、依法治理和技术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课程以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活动的方式开展,学生一路捡拾阳宗海边上的垃圾,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责任与担当。

党委委员、副校长寸建平和副校长张云霞以“厚植绿色底色 建设美丽中国”为题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寸建平向学生普及了云南九大高原湖泊的成因、价值、治理等相关知识,并讲述世界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他指出,大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思考前瞻性问题,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预防湖泊污染,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要求学生要投身于实际行动中。张云霞阐释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战略意义,结合阳宗海水域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号召学生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呼吁同学们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做贡献,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

党委委员、副校长李光祥以“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为题,以生动案例导入,启发学生思考“大是否意味着强?”通过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形式,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与学校办学特色,阐述了“两个三、一个五”,即教育强国的“三大属性”、中国科技的“三跑并存”、教育评价体系的“破五唯”,引导学生理解教育对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作用。并结合个人成长经历启发学生要把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勉励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坚持目标导向,在科技创新、基层服务等领域勇担使命。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孙运海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题,为学生梳理了关于文化建设的几次重大会议,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7次集中学习会议、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文化思想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心。他结合生活实际围绕“为什么要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我们的底气和信心有哪些”“接下来怎么做”的逻辑思路进行讲解并总结。

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刘燕以“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为题,按照“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国我们的底气和信心有哪些”“接下来怎么做”的逻辑思路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讲解了相关知识,围绕《无问东西》和西南联大精神等内容进行阐释。




版权所有 ©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电话:(0871)-68160123


地址:云南省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观山邮编:652501

云教ICP备1109002滇ICP备16008824号-2